承载北京奥运光荣 鸟巢商业冠名破坏神圣意义?即便如此,还是会有人要问——作为一个国家级的体育场,承载了奥运会的光荣,被某个企业冠名,民众能否接受?
2002年世界杯揭幕战的韩国首尔体育场,将体育赛事和电影院、大型购物中心、游泳健身中心等进行综合开发,同时配套开办了大型餐厅。现在这里每天都有许多活动,政府不仅不赔钱,每月这个体育场还能盈利上百万美元。而承办这届世界杯闭幕式的日本横滨体育场由于负债累累于2003年出售冠名权,到现在还只是惨淡经营……两个超级体育场的命运大相径庭,我们该学习哪一个?答案应当不言自明。“鸟巢”日后的经营中采取某些商业运作手法无可厚非,出售冠名权也属此道,又有什么不可以?如果有朝一日,“鸟巢”因为经营不善而锈迹斑斑,民众就能接受得了吗?
当我们知道“鸟巢”将被商业冠名的时候,或许更深层次的“不接受”是觉得“商业运作破坏了这座体育场的神圣意义”。但是不利用商业手段自身造血,“鸟巢”又何以保证其纯正的体育血统?
“鸟巢”仅仅是一座体育场,它同时也是体育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终端。不可否认,我们的很多体育场是在专业化体制下建造的,而现在这些冬眠的巨人依然要消耗巨大的能量。现在很多体育场的现状是,除去用于员工工资和日常办公经费,一年下来已经所剩无几。几乎任何一项场馆的维修和改造工程,都需要向上级部门申请拨款,其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。而在德国,安联体育场、汉堡AOL体育场、法兰克福的Commerzbank体育场等都是有企业冠名的亚美体育平台app。要不是国际足联的强令禁止,2006年世界杯这些赞助商的logo依然会出现在电视转播中。而这届世界杯上唯一的例外是戴姆勒体育场,奔驰的创始人以其名人的身份为后世带来了不菲的隐性收益。人家巴不得挂上冠名呢,而我们为什么就想不通呢?
必须注意的是,国外那么多体育场馆冠名的成功案例中,没有哪家场馆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依靠冠名赞助费的。体育场馆盈利的真正出路,还在于对自身功能的开发和利用,即靠举办体育赛事所得的收入“以体养体”。“鸟巢”如此的好“卖相”为何不利用呢?
“鸟巢”作为地标性建筑,记录中国承办奥运的辉煌历史,并且在今后的生活中为每个人所服务。所以“鸟巢”自身造血很重要,否则一味地输血就会给大家带来负担。